DOI: 10.3974/geodp.2019.04.16
1.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资源与环境信息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
100101;
2. 世界数据系统国际项目办公室,东京
184-8795,日本
本次会议的目标是加强WDS在亚洲-大洋洲地区的活动和区域合作,交流先进的科学数据管理技术,促进世界数据系统数据资源的互操作,发展和扩展亚洲-大洋洲区域的世界数据中心,交流世界数据系统可信存储认证的经验,以及支持国际科学理事会(ISC)倡导的国际科技合作项目。
大会名誉主席中国科学院院士孙鸿烈、中国工程院院士孙九林、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中心副主任王瑞丹、中国科学院办公厅副主任王树志、国际科学理事会世界数据系统亚洲-大洋洲地区各科学数据中心代表,以及来自中国、日本、澳大利亚、俄罗斯、荷兰、英国、蒙古、巴基斯坦、印度、泰国、尼泊尔、孟加拉国、玻利维亚、苏丹等14个国家120余位专家、学者参加会议(图1)。
大会由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副所长廖小罕研究员、日本京都大学Takashi Watanabe教授担任共同主席并主持开幕式。廖小罕首先代表承办单位向出席本次大会的全体嘉宾和来自国际科学理事会世界数据系统科学委员会的代表,以及全体参会专家、学者表示欢迎。他表示,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是世界在地理科学领域规模最大的研究所,是世界数据系统中为数不多的一个法人单位拥有两个正式成员的单位之一,其中,可再生资源与环境世界数据中心成立于1988年,是中国参加WDS最早的数据中心之一;全球变化科学研究数据出版系统于2014年创立,是世界数据系统中目前唯一将元数据、实体数据、数据论文关联一体出版和开放共享单位。王树志代表中国科学院致欢迎辞,他回顾介绍了中国科学院科学数据库及支持的国际科学理事会世界数据系统数据中心建设发展历程。他指出,中国科学院非常重视科学数据开放共享的工作,在中国目前的9个世界数据系统正式成员中,有7个位于中国科学院系统。王瑞丹介绍了中国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的发展历程和国务院发布的《科学数据管理办法》,并指出在未来工作中,期待与国际科学理事会世界数据系统数据中心间建立更加紧密的合作关系。国际科学理事会世界数据系统科学委员会前委员、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李国庆研究员介绍了会议的举办背景。大会秘书长、本地组委会主席、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王卷乐研究员介绍了会议的组织情况。
国际科学理事会世界数据系统科学委员会主席Sandy Harrison 在大会作了“世界数据系统——值得信赖的全球科学数据服务”的主旨报告。她在报告中介绍了国际科学理事会世界数据系统的建立过程,阐述了该国际组织的目标、原则、科学委员、国际科学理事会世界数据系统成员及未来优先活动计划等。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中心石蕾处长作了“加强中国科学数据管理”的主旨报告,她全面介绍了中国科学数据发展概况及《科学数据管理办法》的有关规定等。
除了大会报告外,会议日程中还包括6场分会,主题分别为:国际数据合作、地球物理和空间科学数据、数据共享系统的开发、海洋和极地数据、数据处理与评估,以及国际科学理事会世界数据系统论坛。33名专家在会上作了口头报告,另有12个展出报告参与交流。
大会共同主席Takashi Watanabe 教授在会议总结中指出,WDS在未来的优先事项包括:(1)从学科范围和地理范围上扩大WDS成员,鼓励亚洲-大洋洲更多的科学数据中心申请加入WDS;(2)加强科学数据中心 Core Trust Seal 认证经验交流,促进更多科学数据中心通过认证;(3)加强与WDS国际技术办公室的合作,加强面向数据的信息技术的推介;
(4)加强与国际科学理事会亚洲-太平洋区域办公室(ISC
Regional Office for Asia–Pacific,ROAP)的合作;(5)促进亚大区域与Future
Earth等科学计划和国际科学技术数据委员会(CODATA)等国际组织的合作。
世界数据系统是国际科学理事会在2008年第29届大会上成立的跨学科组织,其前身是始于1957年成立的世界数据中心。WDS的使命是支撑国际科学理事会的长期愿景,在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人文科学等一系列学科之间,为科学数据、数据服务、产品和信息提供有质量保证的长期管理和平等访问,促进遵守相互协定的数据标准和实践,提供促进数据访问的机制,并采用“数据共享原则”推进其目标。为促进亚洲-大洋洲地区的WDS各数据中心和更多利益相关方的合作,在ISC-WDS科学委员会的指导下2017世界数据系统亚大区域会议(World Data System Asia-Oceania Conference 2017)于2017年9月27–29日在日本京都大学举办。
图1 参加2019世界数据系统亚洲-大洋洲会议部分代表合影(2019年5月7日,北京)